聚焦海绵城市 改善城市现状依赖海绵城市
改善城市现状依赖海绵城市
城市滞水一直是困扰大中城市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今年4月,中国确立了首批16个城市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并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换句话说,我们的城市能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而在缺水时则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长仇保兴在会上说。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他提出,任何智慧城市建设要围绕三个维度:节能减排、政府服务效能和治理“城市病”。
李占通表示,海绵城市建设一方面成为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内涝、水资源稀缺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其带来的排水防涝设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污水再生利用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望拉动超过2万亿元的投资,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引擎。他还表示,商会将致力于搭建更多优质、有效的服务平台,竭诚为行业企业参与中国海绵城市投资建设服务,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造平台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会上,商会正式启动了中国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据介绍,该联盟旨在顺应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为行业打造一个综合性涵盖政、银、企、学、研界的海绵城市建设产业服务平台。
据介绍,在该联盟的框架下,成立了专门的海绵城市投资基金,整合市场资本,以应对海绵城市建设在资金上通常面临的缺口问题,同时该联盟还成立了一个汇集城市建设、产业规划、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专业机构和专家组成的创新研究机构,进行城市规划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据了解,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远达不到海绵城市的标准。来自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1.5亿元,面对这一“天文数字”,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有限,PPP模式将被鼓励运用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