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发展起源介绍
谈到透水混凝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00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嘉庆皇帝正在忙着怎么把那些白莲教教徒一网打尽。而这个时候的欧洲,就已经成功运用透水混凝土作为路面面层和承重墙了。同样,就是连波特兰水泥都没有出世,当时所用的胶凝材料成分也主要是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当时人们主要看重的是经济效益,因为透水混凝土所需要的水泥很少,所以人们就应用的路面上。不过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透水混凝土。当时路面上也没有大型的荷载,后来到了1852年,英国人用透水混凝土建造了两栋房子,后毁于战争。
目前为止,透水混凝土只能算是一种为了成本进行偷工减料而使用的。接下来的战争给透水混凝土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1923年,战争使透水混凝土作为一个可行的施工材料。在苏格兰,利物浦,伦敦和曼彻斯特,建造师们规定,透水混凝土只能用于两层高的楼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透水混凝土材料凭借水泥用量比较少在欧洲得到一定规模的使用。当时在委内瑞拉,西非,澳大利亚,俄罗斯,中东等地也开始普遍的运用到透水混凝土建造房屋。由于战争,带来的工程材料的短缺,所以透水混凝土才得到短暂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强度远低于硅酸盐商品砼,很快被放弃使用。
透水混凝土正真被建造师青睐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为了解决不透水路面带来的洪水泛滥和水质污染问题,美国建造师首先开始应用透水混凝土。在佛罗里达州,犹他州和新墨西哥州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并且很快被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威斯康星州认可并推广。1978年,日本为解决“因抽取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等问题,提出了“雨水的地下还原政策,着手开发透水性混凝土铺装,并研究了透水性混凝土铺装材料的透水系数与孔隙率和强度的关系。
从此以后,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带头,各个国家开始对透水混凝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透水混凝土(也称多孔或无砂混凝土)作为环境负荷减少型混凝土所用粗集料级配范围较窄,少或无细集料,采用较少量的水泥浆,不需要全部填充粗集料中的空隙。这种低水灰比,低塌落度形如爆米花的混凝土,主要是通过粗集料颗粒间接触出的水泥浆胶结在一起,所得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空隙率(15%~35%)和高的渗透性,水可以很容易通过。
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透水混凝土路面材料开始进行了研究,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大面积应用。如果能够采用优化骨料、调整配比,掺入矿物细掺料、增强剂等方法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那么这种环保型地面材料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透水混凝土的实际应用则改变了这一现状,不仅可以让雨水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有效消除路面积水,还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小城市地表径流等。同时,其使用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的防治,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城市建设生态环境要求,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透水混凝土等新型材料在为建设和谐城市、生态城市及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更多透水混凝土资讯,可以关注我公司官网噢。